核心原理:微電流“走身體”
這種儀器工作的基礎,主要靠一種叫生物電阻抗分析法(英文簡稱BIA)的技術。簡單說,就是讓一股非常微弱的、安全的電流通過你的身體,然后測量這股電流在身體里“走得順不順”。
- 電流喜歡走“水路”: 我們身體里的水分(比如血液、肌肉里的水分)是電流的好導體。電流通過含水分多的組織(比如肌肉)時,阻力就小,電流容易通過。
- 電流不愛走“油路”: 相反,脂肪組織含水分少,對電流的阻力就大,電流不容易通過。脂肪有點像電流的“絕緣體”。

當電流通過你的身體時,儀器會精確測量電流遇到的電阻大小。
- 如果測出來的電阻值比較大,說明電流在身體里走得比較“費勁”,這意味著身體里脂肪組織相對較多(因為脂肪阻擋電流),或者水分含量相對較少。
- 如果測出來的電阻值比較小,說明電流走得比較“順暢”,這意味著身體里肌肉等水分含量高的組織相對較多,脂肪組織相對較少。
光知道電阻大小還不夠。儀器還需要結合你提供的一些基礎信息,才能進行估算:
- 你的身高: 電流在身體里流過的距離和身高有關。
- 你的體重: 這是計算各種成分比例的基礎。
- 你的性別: 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成分天然存在差異(比如脂肪分布比例)。
- 你的年齡: 不同年齡階段,身體成分也會變化。
- 身體總水分: 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。
- 脂肪量: 身體里脂肪組織的總重量。
- 肌肉量(或去脂體重): 主要是肌肉、骨骼、器官等不含脂肪組織的重量。
- 體脂百分比: 脂肪量占總體重的比例。
- 有些高級儀器還能估算骨礦物質含量、基礎代謝率等。
你可能會發現,早上測和晚上測,運動前測和運動后測,喝水前測和喝水后測,結果會有差異。這很正常,因為:
- 身體水分狀態在變: 喝水、出汗、排尿都會顯著改變身體的水分含量,而水分直接影響電阻值。比如剛運動完大量出汗后,身體水分減少,測出來的電阻可能變大,儀器可能因此估算出體脂率暫時升高。
- 測量狀態要一致: 為了結果有可比性,建議在相似狀態下測量,比如都是早上起床后、空腹、上廁所之后。
人體成分分析儀就像一個小小的“檢測站”。它向你身體發送一股微弱的安全電流,測量電流遇到的阻力(電阻)。然后,結合你的身高、體重、性別、年齡,利用預設的科學計算模型,來估算你身體里水分、脂肪、肌肉等主要成分的大致比例。它是一個方便的工具,能幫助你了解身體組成的變化趨勢,但要知道它測出來的是估算值,不是絕對精確的醫學測量結果。保持測量條件相對一致,得到的趨勢變化才更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