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有小朋友用了人體成分分析儀?這個小機器能簡單告訴孩子身體里大概有多少肌肉、水分這些基礎情況。小朋友用的時候,要特別注意下面這些事,讓測量結果更靠譜,也更安全舒服。
一、測量之前準備啥?
肚子別太飽也別太餓: 最好在早上起床后、吃早飯前測。要是剛吃完飯、喝完水,或者特別餓的時候去測,數字可能不太準。測之前1-2個小時,簡單喝點水(別太多)一般沒事,但牛奶、果汁、面包這些就先別碰了。
衣服鞋子要合適: 小朋友測量時要光腳,襪子也不能穿。穿輕薄的衣服最好,厚外套、毛衣這些都得脫掉。身上別帶金屬東西,比如手表、大點的金屬發卡。
身上要干爽: 要是剛出很多汗,或者剛洗完澡身上、腳底濕濕的,先擦干,等一小會兒,身上干爽了再測。
別剛玩完就測: 小朋友剛跑完跳完、運動完,心跳還很快,身上也出汗,這時候測不太好。先安靜休息個半小時左右,等呼吸平穩了、汗也消了再測。
二、站上去測量時怎么做?
聽清指示站好: 按機器或大人說的要求站好。通常是光腳站在機器指定的金屬片或踏板上。腳底板要貼住金屬片,腳指頭、腳后跟都要踩在上面。
小手扶穩(如果需要): 有些機器有扶手讓小朋友扶著保持平衡,按要求輕輕扶好就行,別使勁往下壓。
站直別亂動: 站直身體,眼睛平視前方,手臂自然下垂,別貼在身體兩邊,也別亂晃。測量那幾秒鐘,安靜站好別說話、別扭來扭去。
雙腳分開站: 兩只腳稍微分開一點站,大概和肩膀差不多寬,別并得太攏,也別叉開太大。
三、測量之后看數字
數字看看就好: 機器顯示的數字,比如肌肉多少、水分多少,是個大概的參考。小朋友身體長得快,天天變,這次和下次測的數字不一樣很正常,不用太緊張某個數字。
變化比數字重要: 醫生或專業人士主要看小朋友身體變化的情況。隔一段時間(比如幾個月)測一次,看看變化趨勢,比盯著一次的數字更有用。
不懂就問大人或專家: 小朋友自己可能看不懂那些數字。測完后,讓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懂的大人(比如學校的健康老師、體檢的醫生)幫忙看看,聽聽他們的解釋和建議。小朋友自己不用太擔心這些數字。
它就是個小工具: 記住哦,這個小機器只是幫我們了解身體情況的一個小工具。小朋友身體棒不棒、長得好不好,關鍵還是看平常吃得好不好、睡得香不香、玩得開不開心、運動夠不夠。它不能代替健康的生活習慣。